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恩典歳月14-天堂再見




從9月初出院,到隔年(2008)3月,每一天就在這種充滿感恩又珍惜每一刻的心情中度過。每天天一亮就去養護中心,她也總是在電梯口等著了,然後不是去餵魚,就是把前一天煮過再晾乾的花生收集起來,媽媽抱著盛著花生的鍋子,我推著輪椅到四樓的自助式廚房炒花生。遇有活動或親友來訪,她也把握住每一時刻,盡情的歡笑。每次唱歌,也是全然的投入,甚至手舞足蹈。當然,在一些時刻也看到她的小心翼翼:每天早起的讀經禱告,每天給自己固定的運動時間,她會起身扶著走道的扶手或推著輪椅,非常非常的小心謹慎,一步一步,穩穩的走著。日前我回媽媽的故鄉頭城,參加家族的掃墓聚會。八十多歲的叔公分享,他退休後沈澱了一陣子,還是決定要繼續傳福音的服事,而且比年輕時更加迫切,因為覺得自己離回天家的日子已經愈來愈近。更多年前,爸爸在人生最後的時期,也同樣的有著類似的儆醒態度。在他過世的幾天前,有一晚他想上廁所,但因體弱,起身後在床沿坐了很久,然後告訴我:"你扶著我走,要很小心,不要讓我跌倒,因為在這個時候跌倒,就是中了魔鬼的詭計了!"事後想想,當時的他也是知道時候近了,要見天父的面之時,他要保持自己在身心靈方面應有的樣式和尊嚴吧!媽媽當時的心情必然也是如此,她明白自己身體的脆弱,一方面希望把自已的潛能發揮到淋漓盡致,一方面小心的維持自己的狀況,卻也隨時做好回天家的準備。


當時的我顯然是比她自己樂觀的太多。僅管醫師看著她那疊厚度驚人的病歷,不可置信的說"關關難過關關過...",但也不忘提醒我,每次的狀況其實都造成了她身體部分功能不可逆的退化,所以即使她出院後看來好像不錯,實際上像是在走螺旋樓梯下樓一樣,是不斷的在往下的,只是速度慢到在外表上無法明顯觀察到而已。當時我把這話記在心裏,卻不願接受。看她每天快樂活潑,愈來愈有活力,況且已經衝破這麼多難關了,只要維持的好,說不定還能陪她個五年、十年吧?在下意識中保持樂觀的我,甚至已經和租屋的房東談好買價,準備在三芝生根落戶...


2008年3月,曾經聚會過一段時間的士林承恩堂的詩班指揮,何美意老師邀我回去參加復活節獻詩。媽媽聽到這個消息,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我其實心裏一直不放心出遠門,因為每次的出門都是大陣仗,尤其這次要參與獻詩,時間上會比她平常回診或單純的出訪要來的久。但最後還是拗不過她一再的堅持。

雖然如此,抵達承恩堂時,她還是很開心。因為以前也曾來作過見證,所以很多會友認識她,紛紛來打招呼。由於灌食時間已到,我就先幫她處理好後,才去練唱。此時的她,似乎已經有點不舒服。

獻詩結束後,看她還是皺著眉頭。此時教會介紹來賓時特別提起她,並簡單的介紹了她的見證。本來精神不太好的她聽到以後,還是滿臉笑容的起身,接受會眾的鼓掌致敬。

沒想到,這成了她人生最後的謝幕掌聲。

回到安養中心時,已經稍微過了下一餐的灌食時間。值班的看護忙的不可開交,看到她回來馬上幫她把灌食袋架起來,然後就又走開去忙了。

通常這時我會多陪她一下,但從一大早忙到下午,早已精疲力竭了,就決定回住處休息。

我向她道別,連說了好幾次再見,還依依不捨的把額頭貼到她的臉頰上。這是自從住進養護中心後每次我們分別時的習慣,總是如此的依依不捨。因為經歷了這麼多,深知能夠相聚是多麼的寶貴啊! 也不知還能有多少這樣的時刻。媽媽有時會笑著嫌我囉哩囉嗦的,但這次她只是笑著,笑的非常開心。

回到住處後,仿彿電池耗盡般的倒頭就睡。一直到傍晚時分,才被電話鈴聲喚醒。安養中心通知我媽媽又嗆到了。火速的趕過去,然後就隨救護車送到淡水急診。急診室馬上幫她插管,並且已經到要送加護病房的程度。不巧,當天淡水的加護病房已客滿,必需送到台北。救護車出急診室沒多久,就又折回,因為數據顯示非常危險。經過一番處理,第二次出發後總算順利送達。媽媽被送進加護病房時,因插管不能說話,又像上次那樣指指點點。我一看她一直指自己的腰,猜想她是要平常躺著時墊在腰部的小枕頭,就問她,果然她點點頭。

但那個小枕頭在三芝,所以就到醫院內的醫材店買一個小枕頭,順便買些清潔用品等送進加護病房。此時的媽媽已在沈睡,同時時間已是深夜了。加護病房的行政人員看到我們戶藉在台北,就告訴我說因為最近人比較多,所以加護病房的家屬休息室要優先給外縣市的人,要我先回家,有狀況的話會通知我。進出加護病房這麼多次,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可是她既然這樣說,我也沒有多表示意見。只是當然不敢就這麼回家去,在附近繞了兩圈後,找到了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租書店,就進去躺在包廂的沙發上休息。天一亮,我先確定加護病房沒有新的狀況,就先趕回養護中心拿那個小枕頭。回到醫院時,哥哥也趕到了,一起被叫進加護病房。

當醫生宣佈已經盡力而沒有辦法時,我雙腿一軟,跪到地上。即使半年前演練了那麼多次,當真正的這一刻來臨,還是完全無法接受啊!這次為何沒有扭轉局勢的陳醫師,王主任出現了?!不應該是這樣的,起碼應該像上次那樣,讓我們最後一次告訴媽媽我們愛她...

然而,心情總是要轉化的,總不能讓媽媽走的放不下心!這是在訃文中我描述當時心情的一段文字:
-----------------
媽媽睡了。


睡的真安穩。


隨侍多年,我所熟悉的媽媽的睡容大多是費力的或不舒服的,因多次感染而功能不佳的肺,使她睡著時每口呼吸都還得用盡上半身的力氣來補足氧氣量,眉頭也因而常是緊鎖著的。而今,望著她平靜而安詳的表情,彷彿告訴著我,是該放手的時候了。在那一刻,我糾結而無法接受的心,也總算放了下來。


親人和牧長們陸續都趕到了,阿姨,哥哥和姪子也開始唱起詩歌。一直無法開口的我總算可以加入了,一首一首的吟唱著她鐘愛的詩歌。就在唱她和爸爸都最喜愛的那首”咱著來吟詩”時,剛剛才幫她擦乾的眼角又緩緩溢出淚水來。當唱完最後一句時,她的心電圖也變平了。

媽媽,妳的天國簽證終於下來了,而且是給妳快速通關的禮遇。天堂美嗎?和爸爸相見了嗎?我好感謝神多賜給了我們最後這段時間,讓我們和家人彼此間更親密,讓妳一件一件的達成妳的心願。妳是那麼認真,那麼執著的要完成心中的每個計畫,為了要將自己生命的每一分價值都發揮出來。在陪伴妳的這些日子所體會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將成為我往後一生中的珍寶。但願以後在天國相見的那一刻,我可以當面的謝謝妳,因為妳用人生最後一刻的餘燼,點燃了我的生命,讓我也可以用同樣的認真執著,來面對自己的人生,而將它的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
-----------------

媽媽,七年過去了,當時所說的話,我沒忘記。雖然,摸索的時間長了一點,雖然,有時腳步有點發酸,方向有點模糊,但我一直沒放棄努力,也相信自己會愈活愈好,愈有價值。

我不會迷失的,因為妳當年留下的光夠亮,亮到足以讓我找到回家的路。那條路,會引導我坦坦盪盪,俯仰無愧的活出美好的人生,直到在天國和妳,和爸爸再相聚的那一刻。

我們天家再見了。


第一篇  前一篇  後記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恩典歳月13-最後使命


在剛進加護病房那段危急的時期,趕來探望媽媽的,除了至親好友之外,還包括了過去媽媽義賣花生所奉獻的徐春芳紀念教會的吳牧師和會友們。這次的機會使得她和過去那段使她充滿活力的日子又重新取得連結。出院後,媽媽參加了他們的獻堂感恩禮拜,終於能親眼看到自己過去的努力開花結果,使她非常高興。


當然,體力及精神愈來愈好的她,當然不可能閒著了。吳牧師的會友來向她請教如何炒花生,她也毫不藏私的傾囊相授。






其實因為體力已不如往年,所以在出院後的炒花生這件事,執行過程大部分都有我代勞。雖然事隔多年,我想也趁這次機會把當年在旁邊幫忙所學到的步驟,就現有的印象做一個記錄:
首先要用大鍋裝水,水量大概以能淹沒當次要煮的花生為原則。將水煮沸後加入適量的鹽。印象中,當時煮五斤的花生,大概用了不到三分之一包的精鹽(1公斤裝)。之後把花生放下去,稍稍過過鹽水即可撈起,目的是讓花生本身具有一定的鹹味。撈起的花生要平鋪成單層,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通常我們是晚上過鹽水,讓風吹一夜後,第二天白天,等花生乾了,就可以下鍋鹽炒了。在炒菜鍋中放入約1公斤半的精鹽,先把鹽炒熱後,再放花生下去,不斷的翻炒,直至花生熟透,起鍋篩掉鹽巴,再盛入盤中冷卻。至於火候和起鍋時機,全憑經驗了,當時我也是全聽媽媽的指示行動。印象中,熟透的時候,會有部分的花生皮微焦且開口笑,而且會聞到一股花生的香氣。等放涼之後就可以密封保存。媽媽那時用的是拉鍊帶,還分家庭包和個人包兩種包裝,真是個天生的生意人,我想若不是她決志做傳道工作,說不定會成為一個食品界的女強人之類的。




既然這件事可以帶給她極大快樂,在不影響她身體狀況的前提下,我也只好全力的支持了。這次她設立的目標是要奉獻給安養中心要新建的教堂,於是從安養中心開始,幾間熟識的教會,甚至一直在為她關心代禱的百人合唱,都再度有了她見證及義賣的腳踪,或者要說,輪椅的軌跡......


去年,我和姪子又造訪三芝,經過安養中心時,特別進入到那間很美的教堂裏參觀了一下。想起媽媽人生最後半年多熱血奉獻的所在,如今就矗立在眼前,感觸良多。雖然以此教堂的宏偉,她當年的奉獻金額實在微不足道,甚至連抛磚引玉都還談不上,但是當年她那全力以赴和專心致志的神情,欲還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恩典歲月12-死蔭幽谷



傳愛之家關懷留言 54-59

有關8月初這個大關卡的過程和心情,在上面的傳愛之家關懷留言54~55已經講的很詳細。雖然4月到6月的狀況也一直都很危急,但只有8月及6年前的那次,情況有嚴峻到必須通知其他親人到場的必要。兩次都是前階段負責處理的醫生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而仍然每況愈下,換人接手後竟又絕處逢生。扭轉局勢的,6年前是胸腔科的陳醫師,這次則是加護病房的王主任。



媽媽在加護病房裏剛好分配到一張靠近窗戶的床位,就在上面照片的這盞燈下,她正行經死蔭的幽谷。每天,除了固定的時段可以進去探望之外,其他時間只能在窗下替她祈禱。事隔兩個月,又再一次的進入了加護病房,只不過,除了呼吸的問題仍然需要處理之外,這次的她在精神方面卻明顯的比上次好。以下是在探望時間,當我們唱起她的招牌歌曲"我知誰掌管明天",她先是精神為之一振,然後馬上跟著旋律,用手勢表達她的感受:



奇妙的是,這次雖然呼吸出了大問題,但是在胃口及胃造瘻傷口方面,卻在插管的同時期獲得了極大的改善,這也奠定了她後來的幾個月體力能夠回復到一定的高峰,而可以再次從事各種活動的基礎。我想這樣的轉變,除了胃造瘻確實增強了她營養補給的機制之外,更重要的是,從4月住院到8月,她在精神方面已經"充電"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住院以前,她勉力的維持日常生活,但是因體力下滑已無法炒花生作見證,平常我們也不可能一直陪她,所以在簡單卻又艱困的日常活動中,其實無法獲得足夠可以激勵自己的人際互動。但在住院及去護理之家、養護中心以後,不但有親人長時間的陪伴,又能每天與許多人有很活潑的互動,加上她心中已經發出重新啟動的那個"偉大"計畫的強大意念,在在激勵著她,而激發出她的求生潛能。有時想起來會覺得遺憾,如果能在住院前的日常生活中,就多注意一些她平常所會面臨的問題,積極一點尋求改善,能不能減少她在後半段經歷的這些痛苦?然而時光不能重來,只能在往後的日子裏時時提醒自己要對身旁人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敏銳度。

這一次,連同在加護病房裏的一個星期,大約住院了一個月。她在急救插管的緊要關頭,失去了門牙,但是所獲得的卻是,更勝以往的,與家人之間的愛,以及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隔年的一月,她在照護站、中心大廳,以及家人相聚時各慶生了一次,卻樂此不疲。經歷了這一切,這一點也不難理解。能活著,不就是一件值得一再慶祝的事情嗎?





第一篇  前一篇  下一篇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恩典歳月11-珍惜每日


就這樣,揮別4、5月的痛苦,7月初重回三芝安頓下來,而這段日子成為人生中的美好記憶。
每天早上起床,我就騎腳踏車從三芝市區的住處到安養中心。坐電梯上樓後,總會看到媽媽已坐在輪椅上,在電梯門口等候多時了,手上總是提著一包麵包屑,等著我推她去餵魚。有時候姪子也會來,三人就興沖沖的穿過安養中心二棟美麗的建築物及園區的花園,來到樹林裏的魚池。媽媽拿出一塊麵包屑,使勁的丟進池裏,馬上引來一群色彩鮮亮的錦鯉冒出水面爭食。媽媽總是看的笑開顏,同時一塊接一塊的繼續丟。

記不得有多少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在這令人愉悅的活動中美好的開始了。至今,那些日子還閃耀在我的記憶深處,不時為我現在的日子帶來亮光。



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全家能聚在一起更快樂的事呢?


散居各地的阿姨們也來看她,這是她們最後一次相聚,在中心美麗的大廳留下了合影。

和親人相聚談笑,能使看似平凡的日子充滿光彩,即使談的只是平淡的日常往事,卻也能興味盎然,因為親情就是最好的調味料。

在6月初出院到8月初的這段時間,媽媽的狀況可算是每天都在進步。即使中間還是有兩次短暫的住院處理一些狀況,基本上她的體力和活動力是愈來愈好的。也因此,她提出要再開始炒花生的要求也愈來愈頻繁。然而以她的身體狀況,從事這類的活動當然是有一定的風險,所以也一直沒有輕易的順應她的要求,直到8月初的那個大關卡來到。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恩典歲月10-重新出發


就這樣,媽媽的體力及精神日漸好轉。猶記剛出加護病房就巨細靡遺的在計畫未來的她,此時當然也蠢蠢欲動了。聽說我們所在的地方是汐止,她就一直唸說要去汐止教會做禮拜,還清楚記得以前她炒花生義賣時曾去過那裏,那邊的教堂淹過水,牆上還有水漬痕。但是對基本上還是需要坐輪椅,且平均2~3小時就要灌食的她而言,外出可是件大事,也充滿極高的風險。

為了星期天人多時可以順利做禮拜,之前還先帶她去探路,因為停車場與教會之間是汐止老街的市集,也讓愛逛菜市場的她可以順便看看。當時汐止教會的黃牧師是在媽媽義賣以後才就任,雖然不認識媽媽,仍然非常熱忱的接待她。當媽媽提到淹水一事時,黃牧師往教堂一角的牆壁一指,果然淹水的水面交界處有非常明顯的色差,顯見當年水患之嚴重,也驗證了媽媽記憶力恢復的還不錯。在回停車場途中經過雜糧行,媽媽叫我停下來。原來是要看門口擺放的花生,此時我明白她的心裏開始在盤算一些事情了。

禮拜日由於黃牧師有事先交代在教會巷口的招待同工要協助媽媽下車,所以比探路時更順利的就位了。禮拜過後很多會友過來和她打招呼,原來以前來義賣時曾留給人深刻印象。藉著交談互動回憶過往,我知道她充了電,雄心壯志就又起來了。果然,回程路上她就開始計畫,要我去買炒菜的鐵鍋等設備,準備要重起爐灶了。這在當時簡直是天方夜談,不止她沒那個體力,護理之家也不可能讓她在那邊炒花生啊。所以只能一直和她盧。

沒想到過了一陣子,居然接到三芝安養中心通知可以入住的消息。當下她是雀躍的,因為那裏是她熟悉的環境,空間大,各種可能性也比較高。

重返三芝,迎接我們的是田間的一片花海。三芝很美,不管是六年前曾經幫助她重回正常生活的安養中心,還是周遭的山海平原,到處都有極為療癒人心的美景。

安養中心安排她住進看護區,不過這裏的床位是滿的,中心也不可能讓我住在那裏陪她,這對近四個月日常生活都有我陪伴照顧的媽媽,又是一個學習獨立的大考驗。我知道她花了極大的努力要克服,反而是我自己放不下心,因為台北和三芝實在是有一段距離,所以就在三芝市區租了房子,如此才能每天就近探望。也因為不用來去匆匆,讓我在這段時間充分享受了三芝的美。這一系列文章篇末所貼的風景照,就是當時在三芝陸續拍下的。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恩典歳月09-愛中康復




重獲新生的媽媽,在護理之家獲得一張可以看到戶外風景的床位,她總是拉開布簾認真的看著,無論是為築巢而來回忙碌的鴿子、山間的雲霧、午後的驟雨及陽光,都看的津津有味。到了晚上,則會"1, 2, 3, 4, 5..."的數起對面山頭上的燈光。


然而最讓她開心的,還是親人的陪伴。當時小六的姪子,是我長期看護工作的小幫手,不上課時都會一個人坐車過來陪我們,那時真的是一家人最親密的時候。




隨著精神與體力的好轉,住院時所失去的能力也一樣一樣的重新取回,在復健師的指導和她自已的努力之下,漸漸的她已可靠輪椅自行活動,甚至可以站立了!(關於重新站起來的部分請參考此篇)





最戲劇化的還是重新自己站起來走路的過程。由於過去在醫院裏考量到體弱,都只有擦澡,護士說現在狀況好轉,可以洗澡了。可是當時入院是非常緊急的送進去的,在醫院又狀況連連,所以除了隨身衣物,根本沒有可以換洗的。護士說可以買件睡衣給她,穿起來比較舒服。因此,從沒有買過女裝的我和姪子就到大賣場找了半天,剛好只有一件粉紅色的(貌似)睡衣,就連塑膠袋也沒拆就買回來了。結果一如預期,媽媽果然對洗澡很排斥,一來身體經過一番風浪後,身上還多了一根胃造瘻管,想當然爾洗起來不會太舒服,再者一個大人也不習慣讓看護幫她洗吧!所以在眾人半哄半強迫下終於進了浴室,然後就傳來水聲伴著她的哭聲。過沒多久,只聽到哭聲愈來愈近,原來是洗好了,不知是哭的太激動引發腎上腺激素,還是哭的太專心而忘了自已的體弱,居然一洗完她就站起來要走,而由看護扶著她的手,邊哭邊走的從浴室走回房間!驚喜之餘還發現,原來我們買的"睡衣"是~米~妮~裝~!!瞬時讓這位哭得像個淚人似的老娃娃,萌度破表^_^。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恩典歳月08-終於出院


好不容易,發炎的狀況控制住了,終於在入院屆滿二個月的前夕,可以出院了。對住院後在三樓病房二十多天,以及出加護病房在十樓病房近一個月照顧媽媽的醫護人員,心裏實在充滿了感謝。由於這次狀況是一進來就昇級了,迫使我也學了很多新的技術,諸如拍背、抽痰、胃造瘻灌食、換床套、身體移位及病床/輪椅間的移動等等。有一天十樓病房的護理長看我熟練的把媽媽由病床轉個身就抱向輪椅坐好,突然開口稱讚說我照顧的很好,很稱職。她說很少看到家屬、特別是男生把這些看護動作作的這麼確實。從小有點書呆子傾向,在各種操作性事務上並不特出的我,還是第一次在這類事物上獲得稱讚。我想是因為事關媽媽的生命延續及生活品質,情勢所迫不得不全神貫注的學習吧,也多虧許多醫護人員耐心的指導。

開著車子出了醫院,熟悉的城市,只是經過了二個月,卻恍如隔世。在如此激烈的生命拼鬥中存活了下來,而今又是一個全新的而未知的開始。在大病中整個人幾乎像是散了又重新組合起來的媽媽,在最嚴重時是連字都忘了怎麼寫,甚至連話都講不完一句的她,彷彿新生兒般好奇的張望著車窗外飛掠而過的景色,一切好像都很熟悉,卻又如此陌生的感覺。

重獲新生的開始,好多東西都要重新學習及突破。首先就是安全感。突然由熟悉的醫院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以及陌生的照護人員,媽媽像怕生的小孩一樣一直抗拒,吵著要回家或回醫院,也不讓我以外的其他人接手灌食、抽痰等工作。其實設身處地來想,經歷那麼多生死交關的情況,猶如人在狂風巨濤中,靠著緊緊抓住一根浮木得以存活。此時即使已漂到救生艇的旁邊,恐怕也不容易在第一時間馬上登船,因為深恐放手之際就會沈入漆黑的海底吧...幸而護理之家的看護和護士們都很有耐心的慢慢和她溝通,加上她自已也很勇敢的努力適應,總算一切安頓下來了。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恩典歳月07-如履薄冰


果然,在出院前夕又出了些狀況,所以又在醫院多住了好幾天。

健康的人很難想像這種每天在生死線上掙扎,如履薄冰般的生活。其實人的生命本來就是脆弱的,旦夕禍福之間隨時都有灰飛煙滅的可能,只是在現代文明安全富足的表象之下,這樣脆弱的本質在平常很難被查見。媽媽的情況只是讓這樣原本沈潛的本質浮上表面而已。或許因為這樣,才會把心神花在對生命最重要的東西上吧!其實想想,人的一生常會有太多無謂的追求或執著,這些對生命本質無益的東西,就好像躲在暗處的小偷一樣,一點一點的啃食著我們的生命,只有用戒慎恐懼的態度去過每一天,才能防止這些偷走寶貴光陰的賊呀 !

面對著無法預測的未來,媽媽小心謹慎的過著每個時刻,卻並不因而陷入恐慌。經歷了自己的癌症及喪偶之痛,她一度悲傷傍徨,而遠赴美國散心。在那邊的教會聚會時,她唱到了以下這首歌"我知誰掌管明天",而大受安慰和激勵,回國之後就決志要炒花生義賣來奉獻給教會建禮拜堂,目標一百萬,同時到各教會義賣和見證,在一年後達成目標,也成功的藉著專注於事工中而轉移了心中的傷痛。在後來十年間的住院期間,這首歌更成為她有機會作見證時就要唱的招牌曲。

我不知明天將如何,每一天只為主活,
我不借明天的陽光,因明天或不晴朗,
我不要為將來憂慮,因我信主的應許,
我今天要與主同行,因祂知前面路程。

(副 歌)
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識透,
但我知誰掌管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

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黃金階梯,
每重擔越挑越輕省,每朵雲披上銀衣,
在那裡陽光常普照,不再有流淚滿面,
在美麗彩虹的盡頭,眾山嶺與天相連。

我不知明天將如何,或遭遇貧苦饑餓,
但那位看顧麻雀者,祂必然也看顧我,
祂是我旅途的良伴,縱遭遇各樣災害,
我救主必與我同在,祂寶血把我遮蓋。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恩典歲月06-尋找棲所


在這次因為一住院就始終處於極度危險狀況的媽媽,在出了加護病房後總算有了些起色,也終於能和同病房的人,以及醫院裏的工作人員有比較多互動了。說、學、逗、唱樣樣精的她,馬上成為許多人的開心果。其實也是因為醫護人員及許多人內心裏的良善,和她洗盡鉛華後的單純和熱情起了良性的互動,而這些善意的回饋也成為支撐她繼續熱愛生命的動力。

於此同時,由於連續住院期間已逼進兩個月,而媽媽的身體也已回復到相對穩定的狀況,此時不得不開始面對出院後的問題。以她身體的脆弱狀況,回家是不可能的,但多年前曾住過的三芝雙連安養中心,如今已變成一位難求的熱門單位,所以不得不在內湖住家附近就近尋找。我把網站上搜尋到的資料整理了一下,發現光是內湖居然就有幾十家的養護中心,只是以前因為沒有需求,所以也不會去注意。然而,經過一家一家實際的訪視後,大多數都是在公寓或大樓內,有的甚至還在高樓層,不但幾乎沒有什麼活動的空間,有的甚至是一位外勞就照顧著十幾個床位。看著那些爺爺奶奶兩眼空洞的被推到走道或客廳放風,我知道絶不可能把媽媽送到這些地方來。

所幸,賴醫師又介紹了汐止一家新開的護理之家,是在半山腰而且風景優美,地方寬敞,甚至還有復健室。更重要的,老闆許先生知道了媽媽如此特殊脆弱的狀態,居然很爽快的答應我可以利用旁邊的空床位留下來陪她,到她狀況比較穩定為止。一切就這麼敲定了。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恩典歳月05-再蒙恩典

傳愛之家關懷留言21-29

從住院沒多久就插管,住了二十幾天,到5/8手術前管子拿掉,5/11又開始呼吸困難,5/13進加護病房又插管,真的是一路走來,驚險萬分,甚至醫生也開始擔心她的呼吸功能會不會就此無法再有起色,而必須長期靠機器維持。所幸,在加護病房中,情況開始慢慢好轉,管子又拿掉了,也慢慢可不靠呼吸器,在裏面待了十天後,到5/23終於可以轉到一般病房。

又過了一個大關卡,這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刻,而其中最為興奮的當然是媽媽她自己。重新獲得說話能力的她,彷彿重新開機一樣,迫不及待的開始執行一連串的動作。首先,她花了一整夜,不斷的複習以前她常出去分享的見證內容。到了第二天,她不住的對上帝感恩,然後開始計畫未來要做的事情。這樣子的"程序",其實是有歷史性的。在大約十年多前,她第一次因為後遺症的問題住院。那時本來懷疑是否癌症復發了,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確定沒有,但主治大夫賴醫師特別找我去談話,他當時形容媽媽是"維生能力微弱",指出是身體整個系統性的衰退,包括呼吸及營養的吸收能力等等,都只會愈來愈差了...這些話媽媽雖然沒有聽到,可是她從自已身體的狀況,多少感受到以後的日子會和以前不一樣了。

就這樣,一向健談的媽媽,居然沈默了好幾天,似乎是在沈澱心情。然後,她突然開口了,講了一個多年前的故事。那時,她陪爸爸牧會,身為一個牧師娘,有許多辛苦只能往肚裏吞。有一次,她遇到了一個難關,覺得快被心頭的重擔壓垮了,走在路上,禁不住舉目望天,在心裏頭唱這首歌:
















那是她心裏對主發出的呼求:主啊,是的,我愛祢,但我愛的不夠。主啊,是的,我信,但我信不足,求祢幫助我。

後來,在她躺下來休息的時候,她感覺到有一股暖流自她腹中湧出,然後不斷的有這段旋律在她腦中盤旋:



當年的她又講又唱的說到這裏時,臉上已經一掃陰霾而充滿了光彩。從那時起的十年多之間,她變成醫院的常客,於是這樣的循環不斷的上演著:平常辛苦而努力的維持過正常而一般的生活,直到身體的大狀況來時就住進醫院,而每次住院後她就開始向同病房的人及來探望她的訪客講她的見證,從年輕時如何發現自已對真理的懞懵而開始追求,如何在受挫時遇到神的呼召而立志投身傳道工作,如何和爸爸相遇而一生同工,互相扶持,如何在爸爸回天家後藉炒花生義賣的事工重新站起來....講述這些見證成為她每次住院時必需完成的任務,從而也激發了她強烈的鬥志和熱情,使她每次住院都像回來充電一樣,不僅身體獲得醫療,連心靈也充得飽飽的回去。我想,這也是一個在十年前即被判斷為"生命力薄弱"的人,卻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發出生命火花的秘訣所在。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恩典歳月04-又遭逆襲



呼吸,一件多麼平常普通,多麼微不足道的事,可是人要活著,還真少不了那口氣。

護士把一個指套套在媽媽的手指上,監視器上就出現了血氧濃度的數值。她要我看著血壓、心跳和血氧濃度,如果逼近危險值就要馬上通知她們來處理。


心情就徹夜和這些數字上上下下的,除了禱告,只能警醒,其中也通知了幾次護士,到半夜好轉了,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媽媽居然熬過來了!

在同樣這家醫院,數十年前,媽媽在這裏生下了我,而此時我們的生命又是如此的靠近,只不過,由此刻開始,我感覺到所付出的一切竟然可以影響到她生命的延續及生活的品質,心裏真是百感交集。雖然過了二天還是需要轉進加護病房,可是由於加護病房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進去探望,於是在治療室之中,就成為我最接近戰事前線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