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遇到過的指揮或老師們,絶大多數都是盡心盡力的在將音樂的美好一點一滴的教給詩班班員的,但是真的在客觀主觀的環境中,也有太多的限制加諸於詩班的訓練上。茲列舉幾個比較常有的通例如下:
1. 詩班班員的訓練時數不足
不管是教會或合唱團形式的詩班,基本上都是以"任務導向"的方式在運作, 也就是說,是先決定獻詩或佈道會/音樂會的曲目,再想辦法讓詩班班員"能夠"唱出這些曲目。在進度的壓力下,除了將曲子練熟之外,己經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為班員做其他的基礎訓練。如果要加練,通常會哀鴻遍野,偶而開一些訓練課程或研習會,也是杯水車薪,很難按步就班的讓班員經歷完整的養成過程,而具備應有的音樂及歌唱基礎。結果呢?馬步蹲不好,翻筋斗當然會頻跌倒。一首曲子唱下來,常常令人汗流浹背,只要不出大錯,就要額手稱慶了....
2. 詩班班員的程度參差不齊
一般的教會詩班,若有弟兄姐妹願意來參加就要感謝主了,而跨教會的詩班或合唱團,人數通常需要比較多。但在現有的環境下,能唱的人本來就少,在音樂及歌唱基礎方面也很難要求每個人都有夠格的水準,所以如何決定曲目及訓練的方式真的是一大學問。結果往往是,已經很寶貴的練唱時間,卻大多數必需花在解決那些跟不上進度的人的熟譜或因其他某些基礎能力不足導致的問題。
3. 詩班班員人數不足或聲部不齊,不平衡
這個問題其實是和前二個問題是環環相扣的。在速食主義盛行的當下,願意來唱傳統詩班這種必需按步就班,花很多時間來練習的人已經不多,而在人員不齊的狀況下,常常發生一種情況就是班員往往不能按自己的聲音特質被分部,而是必需去支援較弱的一部,這在使用聲音的技術尚不熟練的情況下,對班員的聲音發展甚至是喉嚨的健康非常容易帶來不利的影響。另一種情況是聲部的不平衡時,較強大的聲部就必需要非常刻意的收著自己的聲音來唱,其實也是會妨礙個人聲音的發展。
其他還有很多,但是和我接下來想討論的主題比較沒有直接相關,所以暫且先不表。下一篇我會將以上的問題歸納後,嘗試提出一個解決的方向。
1. 詩班班員的訓練時數不足
不管是教會或合唱團形式的詩班,基本上都是以"任務導向"的方式在運作, 也就是說,是先決定獻詩或佈道會/音樂會的曲目,再想辦法讓詩班班員"能夠"唱出這些曲目。在進度的壓力下,除了將曲子練熟之外,己經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為班員做其他的基礎訓練。如果要加練,通常會哀鴻遍野,偶而開一些訓練課程或研習會,也是杯水車薪,很難按步就班的讓班員經歷完整的養成過程,而具備應有的音樂及歌唱基礎。結果呢?馬步蹲不好,翻筋斗當然會頻跌倒。一首曲子唱下來,常常令人汗流浹背,只要不出大錯,就要額手稱慶了....
2. 詩班班員的程度參差不齊
一般的教會詩班,若有弟兄姐妹願意來參加就要感謝主了,而跨教會的詩班或合唱團,人數通常需要比較多。但在現有的環境下,能唱的人本來就少,在音樂及歌唱基礎方面也很難要求每個人都有夠格的水準,所以如何決定曲目及訓練的方式真的是一大學問。結果往往是,已經很寶貴的練唱時間,卻大多數必需花在解決那些跟不上進度的人的熟譜或因其他某些基礎能力不足導致的問題。
3. 詩班班員人數不足或聲部不齊,不平衡
這個問題其實是和前二個問題是環環相扣的。在速食主義盛行的當下,願意來唱傳統詩班這種必需按步就班,花很多時間來練習的人已經不多,而在人員不齊的狀況下,常常發生一種情況就是班員往往不能按自己的聲音特質被分部,而是必需去支援較弱的一部,這在使用聲音的技術尚不熟練的情況下,對班員的聲音發展甚至是喉嚨的健康非常容易帶來不利的影響。另一種情況是聲部的不平衡時,較強大的聲部就必需要非常刻意的收著自己的聲音來唱,其實也是會妨礙個人聲音的發展。
其他還有很多,但是和我接下來想討論的主題比較沒有直接相關,所以暫且先不表。下一篇我會將以上的問題歸納後,嘗試提出一個解決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